创作背景

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

郑板桥受莒州知州之邀游历莒州。

行至莒北碁山西山旺时,

得当地王员外大宴款待,员外久闻板桥大名,

并渴望得到其墨宝,就用当地名

吃“糊涂菜”招待板桥。 “真乃绝顶聪明人吐露的无可奈何语,是面对喧嚣人生,炎凉世

郑板桥品尝湖涂菜后,赞不绝口,早察其意, 态内心并发出的愤激之词。”

《广陵奇才–郑板桥传》

还是欣然提笔写下四个大字:难得糊涂。

…….

我们以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为灵感,结合灵动的兔子形象,塑造

出一位“糊涂”却又不糊涂的福兔形象,也借此表达了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

做人嘛,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