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柿如意》茶叶罐手把件

一对不能吃的杮子,看似不大实用的物件,只因寄托了情趣、承托了吉祥,便有了意义!

从一块不能吃的月饼,到一对不能吃的杮子。设计师,总偏爱那些看似不大实用的物件。这般癖好,与文人雅士钟情诗书画印、梅兰竹菊,喜好佩玉、赏瓷、焚香、烹茶,倒是如出一辙。

苏东坡在《宝绘堂记》中写道:“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

大抵意思是说,物件或大或小,或普通或珍奇,只有寄托了情趣才有意义,若执着于物质便不会感到快乐。

古人好以物寓意,承托吉祥。在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中,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例如,以石榴寓意“多子多福”、以鲇鱼寓意“年年有余”、以喜鹊和梅花寓意“喜上眉梢”、以莲花寓意“连连发财”……。

以杮子借物寓意吉祥,便是众多传统吉祥图案的代表。

因“杮”谐音“事”,古人便将诸多喜庆吉祥的内涵融入其中。如“事事如意”、“四世同堂”、“五世同堂”、“事事安顺”、“事事有余”、“红事当头”等。又或借取杮子外形似“如意”,组成“事事如意”的吉祥图案,常用于节庆、恭贺,广为流传。

杮子,历来深得文人雅士厚爱,或壮之以诗,或给之以画,或倾之以情,或著之以文……。

唐代白居易有“杮树绿荫后,王家庭院宽”之感叹;北宋孔平仲诗曰:“林中有丹果,压树一何稠,为杮已经美,嗟尔骨亦柔……剖心无所有,入口颇相投”;北宋诗人张仲殊曾这样赞美柿子:“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杮子亦是白石老人最常画的题材之一。

喜堂视觉设计师陈旭亮,亦是好杮之人、爱杮之人,常念起家乡满山红杮,然郁郁不得,遂决定联合陶瓷艺术家烧制一批瓷杮子。

瓷杮子,其名“事事(柿柿)如意”,两个一对寓意“好柿成双”“喜事(柿)连连”。好事(柿)连年有,滋味在心头!

观之,滴露玲珑,惟妙惟肖;

把玩,丰厚圆硕,光润如玉。

大小如实物,空心作茶罐、实心当摆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