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
位置:广东 珠海
设计公司: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设计中心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3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位于珠海市唐家湾地区,经过约10余年时间的建设和发展,珠海校区日趋成熟,却缺少一个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综合性文体活动的场所,亟需建设一个集大型集会、球类运动比赛、演出、多功能会议和学生活动中心功能于一身的多功能体育馆,成为延伸和发展校园文化的载体。珠海校区体育馆的建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展开的。建筑总面积约25000平方米,其中架空层占了相对较大的一个比例,主体共三层,建筑高度23.8米,首层主要的功能为室内比赛场、多功能厅、若干体育教室、艺术活动教室及相应的配套用房等,建筑二层为体育馆观众席、文艺教室以及辅助功能用房,建筑的三层都为体育教室。我们所理解的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是一个社区型的体育馆,使体育馆更好地融入大学这一特殊的社区是设计考虑的主要问题。校园体育建筑应该与专业型比赛场馆有所区别,弱化其专业性的表达而转向体育馆在社区中所起到的文体活动组织功能的发展是我们对这个问题所做的一个回答。形式上,我们希望坐落于校园中的建筑能以更为平等开放的姿态面对广大师生。
体育馆的主体是比赛场地,受平面尺寸和高度要求的限制,体育馆的建筑体量通常比较庞大,这类型建筑的设计很容易就会把着力点放在了如何修饰建筑体量本身,而忽略了空间设计的可能性。得益于珠海校区体育馆的综合性功能设置,我们将一些体育教室等日常性使用的小空间围绕主比赛场布置,形成相对丰富、尺度与人体接近的建筑立面,从而跳出了原有体育建筑形式的束缚而形成以表达空间活动本身的建筑立面。为了有效控制建筑的高度,建筑首层利用了原有地形中近3米深的水塘做了下沉式处理,建筑的首层低于路面5米,建筑高于地面的只有两层,消解了体育馆建筑过于突出的体量,对校园环境更为友好。建筑高度分为两个梯度界面,第一天际线高于校园道路14米,第二天际线18米。建筑通过从地面至三层屋面的绿化坡屋面延续了原有的校园景观轴线,也将绿化作为建筑立面的一部分进行设计。建筑的平面做了去中心化的尝试,消解了建筑的边界,主要的使用空间直接与外环境相连接,弱化了前厅空间在建筑组织中的中心地位,师生在进入建筑这个过程中的路径不是唯一的,也因此产生了更多功能与流线上自组织的可能性。
利用适合南方气候的架空层围绕主体比赛场馆的设计,尽可能地压缩室内空间面积,将一些交通和辅助性的空间释放到灰空间部分,而灰空间部分是师生可以自由进入的,使得建筑空间的使用适当地处于“失控”状态,实现了更为开放多元的校园活动场所,让师生们成为定义空间使用状态的主体,而不完全是建筑师本身。多功能厅以及体育比赛场地是整个平面组织的核心,其他的功能用房围绕在个大空间布置。我们将多功能厅与主比赛场的并置,在两个空间之间设置了一道8米高16米宽的活动门,日常的时候体育比赛场更多地是作为羽毛球以及排球训练场地使用,多功能厅也是一个独立使用的空间,而到了开学季或者一些校区大型文艺活动的时候,把门扇完全打开,多功能厅与体育馆合二为一,多功能厅成为表演的舞台,整个体育馆就转换成为综合的表演馆。在南面结合多功能厅形成了建筑的文化活动区,架空层成为了室内活动空间的一个外延,而在西面和北面环绕布置了8间体育课室,立面上尽量通透,形成一个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感知内部活动的建筑立面。
为了有效控制建筑的高度,建筑首层利用了原有地形中近3米深的水塘做了下沉式处理,建筑的首层低于路面5米,建筑高于地面的只有两层,消解了体育馆建筑过于突出的体量,对校园环境更为友好。建筑高度分为两个梯度界面,第一天际线高于校园道路14米,第二天际线18米。建筑通过从地面至三层屋面的绿化坡屋面延续了原有的校园景观轴线,也将绿化作为建筑立面的一部分进行设计。建筑的平面做了去中心化的尝试,消解了建筑的边界,主要的使用空间直接与外环境相连接,弱化了前厅空间在建筑组织中的中心地位,师生在进入建筑这个过程中的路径不是唯一的,也因此产生了更多功能与流线上自组织的可能性。利用适合南方气候的架空层围绕主体比赛场馆的设计,尽可能地压缩室内空间面积,将一些交通和辅助性的空间释放到灰空间部分,而灰空间部分是师生可以自由进入的,使得建筑空间的使用适当地处于“失控”状态,实现了更为开放多元的校园活动场所,让师生们成为定义空间使用状态的主体,而不完全是建筑师本身。
多功能厅以及体育比赛场地是整个平面组织的核心,其他的功能用房围绕在个大空间布置。我们将多功能厅与主比赛场的并置,在两个空间之间设置了一道8米高16米宽的活动门,日常的时候体育比赛场更多地是作为羽毛球以及排球训练场地使用,多功能厅也是一个独立使用的空间,而到了开学季或者一些校区大型文艺活动的时候,把门扇完全打开,多功能厅与体育馆合二为一,多功能厅成为表演的舞台,整个体育馆就转换成为综合的表演馆。在南面结合多功能厅形成了建筑的文化活动区,架空层成为了室内活动空间的一个外延,而在西面和北面环绕布置了8间体育课室,立面上尽量通透,形成一个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感知内部活动的建筑立面。社区性质体育馆的定位使得珠海校区体育馆在多功能融合方面有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增加多种活动教室,可转变为舞台的多功能厅,文化活动室等内容,建筑从单一功能的体育馆变为更具有活力的学生活动中心,这是体育建筑如何更好地融入校园社区中的一种尝试。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9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外部实景图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11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12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13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14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15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外部实景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17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18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19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20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21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22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23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24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25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26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27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28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29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30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31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32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33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34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35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36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37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38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39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40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41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42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内部实景图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44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45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46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47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48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49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50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51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52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平面图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54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55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56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57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58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剖面图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60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61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体育馆立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