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成都麓湖生态城

位置:四川 成都

设计公司:张唐景观

成都麓湖生态城-3

成都麓湖生态城-3

张唐景观在麓湖做过七个项目,有的已经建成,有的正在慢慢实现。七个项目基本上没有多大相似之处。有几公顷大的滨水公园,有社区商业综合体,有游艇俱乐部,也有几千平方米的小花园,空间尺度和项目类型上各式各样。这些不同侧面反映了麓湖生态城的景观多样性。这次介绍的四个项目包括麓坊中心、涵虚园、游艇会所、山林溪谷。早在云朵乐园之前,我们最先接触的是麓湖麓坊中心商业项目,是一个社区商业居住综合体,位于整个麓湖地块的西侧。作为麓湖区域首批商业项目,其本身的重要性和对于景观的期望,都是比较高的。麓湖所有项目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地形复杂,这在麓坊中心上体现的尤其明显,该区域的地质条件也很能代表麓湖的特点。建筑坐落于一块巨大的红砂岩之上,红砂岩的构成较花岗岩岩基松软,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风化严重。不适宜作为裸露观赏性地表。另一方面由于红砂岩的存在,建筑规划设计出于避让和建筑本身的设计考虑,以半包围的形式把红砂岩区域包裹在“C”型空间内。半包围的“内庭”空间的标高也因为红砂岩的存在比相邻车行道路高出七米有余。使几乎一半重要的底层商业空间和沿街道路的公共区域人流不在同一高度。这是作为商业户外空间的不利因素。

景观设计

需要在竖向和场地间取舍,一方面7米的高差,如果单纯从通往商业的交通便利性和视线的通透度上来讲,50米的进深也刚刚够处理台阶和无障碍坡道的设置。结果就是整个区域会被大量的台阶和坡道占满。大面积的坡地向外倾斜,主要面向沿街道路,没有给内部商业空间带来任何价值。景观沦为“问题解决者”的角色。另一方面,从商业的要求来讲,其外延的景观空间又是非常宝贵的。

希望在保证竖向通行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创造开放的可用空间给商业,同时也创造出景观的空间层次。于是原坡地空间被转换为台地空间,从而创造出三个明确的公共空间出来:商业店铺外的摆位空间,中心区域的草坪开放空间(后期应甲方要求变更为旱喷广场),以及边界高差处理空间和互动水景墙。三个空间以中间开敞草坪区域为中心,联动上下两个过渡空间,使景观场地也出现了可聚集和停留的中心区域。场地由原本的“观看”坡地,转变为可“使用”的场所景观。

考虑到台地产生后和临街的视线关系以及不断迭代的新型商业业态的需求,在草坪区域(旱喷广场)和商业摆位区域之间安放了一个“游戏彩蛋”,高约18m,将儿童游戏功能放置其中,不但成为视觉的焦点,也成为商业空间的绝对核心。“游戏蛋”内部空间旋转上升,连接地库层、草坪广场区域,以及商业外摆区域。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到达和使用。处在中心区域的位置,透过通透的格栅,商业底层空间的摆位区皆可看到游戏蛋的内部情况,家长坐在摆位区,就可以看到孩子们在游戏蛋中的嬉戏玩闹,看护过程相对来说也会轻松很多。涵虚园面积只有大约两千平方米,位于立交桥和湖面之间的局促位置,是典型的粗放式景观规划留下的边角余地(leftover)。周边的建筑物尺度巨大,对场地形成压力;同为滨水地块,相对于云朵乐园而言,这里并不在环湖步道体系里,所以相对独立、自成一体。我们将其定位于静谧花园,利用廊架景墙和倒影池等营造适合独处或休憩的小环境。

成都麓湖生态城-9

成都麓湖生态城-9

成都麓湖生态城实景图

成都麓湖生态城-11

成都麓湖生态城-11

成都麓湖生态城-12

成都麓湖生态城-12

成都麓湖生态城-13

成都麓湖生态城-13

成都麓湖生态城-14

成都麓湖生态城-14

成都麓湖生态城-15

成都麓湖生态城-15

成都麓湖生态城-16

成都麓湖生态城-16

成都麓湖生态城-17

成都麓湖生态城-17

成都麓湖生态城-18

成都麓湖生态城-18

成都麓湖生态城-19

成都麓湖生态城-19

成都麓湖生态城-20

成都麓湖生态城-20

成都麓湖生态城-21

成都麓湖生态城-21

成都麓湖生态城-22

成都麓湖生态城-22

成都麓湖生态城-23

成都麓湖生态城-23

成都麓湖生态城-24

成都麓湖生态城-24

成都麓湖生态城-25

成都麓湖生态城-25

成都麓湖生态城-26

成都麓湖生态城-26

成都麓湖生态城-27

成都麓湖生态城-27

成都麓湖生态城-28

成都麓湖生态城-28

成都麓湖生态城-29

成都麓湖生态城-29

成都麓湖生态城-30

成都麓湖生态城-30

成都麓湖生态城-31

成都麓湖生态城-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