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位于高新区写字楼内,业主是一位雕刻艺术家,由于该场地只是这位艺术家众多场地中的一个,面积也不大、所以业主对项目的预算控制要求很严,但业主对审美的要求很高、且并没有具体要求,这也给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考验,如何打造出一个让业主满意的空间?

在明代计成的【园冶】一书中提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对古典中式园林的最高要求、并在造园手法的论述中提到的“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这两句话给了设计师灵感的启发、在现代的空间中打造一个拥具有东方园林美学气质的内观空间应该会是一个很趣的事情,这个想法一出就得到了业主的赞许。

但是接下来面对的问题有好多1、现场的层高只有3100MM,加上原有管道和设备,高度受限,2、由于预算的原因原有的地面不做拆除、水电系统只能尽量利用原有的部分、3、设计师必须控制一个几乎不太可能达到的预算。如何在现有高度做出空间的立体感以及如何选材才能既有质感又控制在预算范围内?这成为了这个项目设计以及落地上最大的问题。

首先设计师把所有的水电从室内顶部做铺设,这样水电及设备布线就摆脱了地面的束缚、能够做到对地面不做任何破坏、在室内园林形态的打造上,为了打造一个自成一体的室内园林、设计师主要采用了“邻借、俯借”的手法,把上半段的视线进行遮挡,把人的视线集中在相邻的近处,使得景观更加的亲切、在禅室和景观的关系上又使用了“远借和仰借”的手法,在禅室里可以看到和茶室完全不一样的景观,从而引发人看问题的不同角度。由于场地的采光非常强,在做了一系列遮挡,选摘之后、项目呈现出了不同时段的光照的差异性,这也是应用了“应时而借”的手法。让空间在不同时间段呈现出不同的美感。

物料上为了控制成本,团队经过大量的寻找和实验,采用了回收旧木板以及粗腻子面做特殊处理的方式,把造价控制在传统木地板和涂料的50%。完美的实现了业主的预算需求。

由于使用了大量的砾石和和室内植物,并在室内使用了建筑及园林的手法,在耗能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节省了空调的使用频率。

项目完工后达到了比预期更好的效果、业主也非常的满意、当然也非常感谢业主在项目过程中的配合和充分信任。

又见-7

又见-7

又见-8

又见-8

又见-9

又见-9

又见-10

又见-10

又见-11

又见-11

又见-12

又见-12

又见-13

又见-13

又见-14

又见-14

又见-15

又见-15

又见-16

又见-16

又见-17

又见-17

又见-18

又见-18

又见-19

又见-19

又见-20

又见-20

又见-21

又见-21

又见-22

又见-22

又见-23

又见-23

又见-24

又见-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