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

位置:内蒙古 呼伦贝尔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2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2

呼伦贝尔拥有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草原,是中国北方游猎、游牧民族的发祥地。草原河流依托平坦的草原地貌,主河道并不固定,会根据雨水量的变化而进行季节性游荡。它为草原表层提供水源,也为土壤提供养分,促进了草原景观的演替和生物多样性的改善,所以被称之为“草原游荡型河流”。近年来由于拦坝蓄水、河床挖沙、防洪渠化等现象,“草原游荡型河流”原本就脆弱的土壤与生境受到了破坏,造成了整个大草原的沙化现象日趋严重。伊敏河,作为典型的“草原游荡型河流”,具有不定型的河道线型、尺度巨大的滩地、以及脆弱的土壤与植被等特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伊敏河逐渐由一条城市边缘性河流演变为城市中心河流。在城市南拓的建设中,为应对河流的行洪安全需求,伊敏河主河道被截弯取直,并进行了渠化处理。

这大大地破坏了河道原有的生态功能,也为两侧的市民使用带来了困难。伊敏河公园通过对自然河道的恢复,滩地空间的重塑,以及沿河休闲与旅游休闲的建立,为伊敏河构建了一个融合自然生态、城市休闲、文化旅游等元素的综合价值体系,致力于打造一个韧性的城市生态河道。从而实现“城市草原之河”,“讲述故事之河”,“活力不断之河”,建设后的伊敏河成为了国际上独一无二的城市大型草原滨河公园,使之成为内蒙古草原城市河道滨水建设的标杆。对伊敏河河道的修复,首先是对河道自然水文与植被的尊重,以最大化保留其“草原游荡型河流”的特质要素。由于城市的防洪安全需求,伊敏河的自然河道受到了工程渠化的改造,河道的水流走向与自然植被受到了破坏。公园

景观设计

提出了对原有河道线型的恢复,并创造了一个泻湖以满足了季节性的行洪需求。这一举措最终受到了政府领导及水利工程师认同,并得以贯彻执行。公园建设之始,河道驳岸已经被工程渠化,并留下了大面积裸露的滩地。

师通过覆土及增加生态固土网的方式,对驳岸进行了最大程度的软化与绿化,实现了对河道水土的涵养以及本地植被的恢复。

在河道岸线重新柔化的基础上,我们利用现有的岛屿与河道沉积进行湿地的恢复,从而保证了对河水的沉淀与净化作用,并在洪水期减缓洪水速度起到了良好效果。从主河道的平台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河滩与河道一体化的郁郁葱葱的河道。滩地,指的是在季节性雨季来临时洪水会溢出的区域。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广阔的场地,但作为有着500-800米进深滩地的公园,如何在这巨大的区域实现生态的修复,并平衡雨洪安全,实现合理的市民休闲使用是设计团队首要考虑的问题。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对滩地土壤进行平整,并利用河床清淤的土方对部分滩地进行换土,从而保证了整个滩地土壤的品质,实现了草地的修复。局部滩地仍留存有杨树等植被,借机对其进行了修复并搭配了新的植物,形成了河道富有特色的乔木群落。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9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9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实景图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11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11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12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12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13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13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14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14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15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15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16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16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17

内蒙古伊敏河滨水公园-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