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

位置:重庆

设计公司:纬图设计机构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3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3

从主城区往北行驶约40分钟,观音山郊野公园的制高点就出现在视野里。蓝城两江田园牧歌,是蓝城在重庆主城的首个小镇,也是蓝城落地的又一个田园度假村。项目位于山城重庆两江区域的观音山,拥有复杂的地貌环境,起承转折的山野曲线,多变的溪林景观,鬼斧神工的自然梯田,给了景观一个美妙的环境基底。一大片青油油的稻田呈现在面前,正是稻苗扬花的季节,风一起,阵阵稻浪起伏,蜻蜓点缀在枝头,偶尔跃起,在阳光下轻盈地从这一垄飞到那一垄。示范区红线面积70000多㎡,其中农田面积33000多㎡,果林,稻田,鸟鸣,景观将未来生活在此的场景真实呈现,极具想象和期待。借由场地原始的高差,形成了丰富多层次田园景观。设计用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和悠然的原野,在充分尊重自然、尊重场地、尊重传统的前提下,基于对土地基底与建筑审美、本土材料、民俗文化的研究,界定巴渝地区田园形象,再识当地村落美感,并用极致的空间场景、在地的材料,试图创造出一种宁静、平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景观“大象无形”,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还原这片土地原本的肌理和质感。

我们理解的田园,是基于土地基底与建筑审美、土地材料、民俗文化的研究,打造最符合巴渝地区土地的田园形象,重拾当地村落的美感。设计针对重庆选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进行综合分析,提取了巴渝传统村落的典型公共空间。通过对巴渝古村落格局、传统建筑、人文风俗的深入探寻,提取典型公共空间类型、建筑形制、景观要素、本土材料,结合自然与民俗,转译为设计语言,并就地取材,按照符合当地生活方式及文化特点的形式来打造。这些公共空间具有标志界定、交通引导、集会休憩、停留接待和文化展示的功能。进入村口,运用当地特色建筑,形成停留候车休闲空间,俯瞰整个梯田农业风光。驿站提取川渝地区传统吊脚楼以及传统建筑斜屋顶的形态元素,形成一处富有当地传统民居特色的标志性构筑物。多山多江河的重庆,桥梁是保持交流的重要纽带,也由此形成了具有重庆特色的码头文化。在田园牧歌,设计师因地制宜,在巴渝河埠头的基础上借鉴江南河埠头的尺度和做法,形成一处较为婉约的江南码头,以石滩为主要特色,未刻意修筑,朴实自然。

在川东地区,许多居住建筑与牛棚是一体的,一层饲养着牲畜,二层居住。设计还原了这一极具当地特色的建筑,用最简单的木结构与瓦片屋顶,形成了一个一层饲养牛羊,二层为景观看台的田间牛棚。社群是人与人之间的能量场,它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为社区形成更好的凝聚力。对于乡村而言,社群可以改变过去乡村生活的枯燥乏味,将更多更有趣的内容植入进来。因此,在项目景观规划时,设计也在创造更多趣味并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的公共空间增强人与人,自然,空间的关联。与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略显避世的选择相比,新田园主义是一种更为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它是一种“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生活哲学。结合地方特色,设计把田园综合体打造成一种区别于城市空间的理想人居空间,让每个人在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田园梦想。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7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7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实景图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9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9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10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10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11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11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12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12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13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13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14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14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15

重庆蓝城两江·田园牧歌度假村-15